本周深外國際部SWIS發布了最新的招生簡章(2021-2022),這也是深圳最早發布2021-2022學年招生信息的國際學校,10月12日深外國際部正式開通申請渠道,想要申請入讀的家長一定要抓緊時間進行申請,以免錯過最佳申請時間!
國家教育部近日公開答復此前全國政協委員有關「支持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的提案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高校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合作辦學,建設更多高質量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加大力度招收香港文憑試考生,積極推動港澳中小學生在內地就學。
到底是貧窮限制了起跑線?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能夠明白,爸媽愿意為孩子的教育一擲千金,真的一點都不假!如果這個學校開在了香港,家長們一樣會削尖了腦袋讓孩子入讀,畢竟好的教育資源是如此的稀缺。
自創辦以來,保良局蔡繼有學校一直推動雙語學習及圖書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品德教育。相對于去課外補習一堆“技能”,劉筱玲指出,學校重視閱讀,期望學生能從閱讀中學習,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教育環境會給孩子造成不一樣的影響!有的家長崇尚傳統嚴謹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長則更傾向于“放養”給孩子獨立思考和實踐的空間。不可否認,兩種教育方式各有千秋。今天億米給大家介紹的是素來有“人妻女神”之稱,TVB新面孔梁芷佩的獨特教育方式!
收生要求著重小朋友的面試表現,包括理解能力、回應,有沒有問有趣的問題、是否具好奇心、創意等,還有基本禮貌也不可少。另外,想插班2021/22培僑小學或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需要留意遞交插班申請時間,并時刻關注學校情況以免錯過面試通知。
家長們一般都認為,注重中文學習的學校,一般都比較傳統,功課量大,壓力大;而注重培養學習熱情的國際學校,通常會懈怠對中文的教育。但弘立書院顯然是個特例。
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不讓孩子落于人后,總是出現關于“贏在起跑線”這樣的詞眼。然而實際上,完全不用販賣焦慮,為孩子爭取優質的教育資源,其實絕不是為了讓孩子和同齡人相比較,更多的家長考慮的都是怎么讓孩子未來成為更優秀的人。
最后億米還要給家長們提個醒,香港國際學校的申請時間是由學校自主設定的,部分學校甚至只有一天的申請時間,錯過就只能等來年了!再者,香港的國際學校一向奉行先到先得的原則,所以越早申請便越有利。
這位氣質淡雅的“美心大小姐”、“001小姐”,一直致力于香港教育的發展,她不僅是香港中華青少年歷史文化教育基金執委會主席,還助力辦學了中華基金中學,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這所學校!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深圳建市40周年、即將迎來成立經濟特區40周年的重要時刻,這份《意見》中的“干貨”可以說是中央給深圳的“超級政策大禮包”。
說到留學,與歐美國家相比,香港留學憑借費用低、離家近、含金量高的優勢成為了近年來很多大陸學子的選擇。部分學生希望繼續深造,取得含金量高的香港碩士文憑,之后在香港工作,直到取得香港身份;部分家長希望自己內地籍的孩子去香港接受幼小中教育,沒有工作簽
知道了有哪些英文小學,下一步就是要考慮到底什么樣的孩子適合讀英文小學,怎樣選擇英文小學?因為英文學校大部分科目都是英文教學,就讀的學生接觸英文的機會較多,無論是寫作、應用上都是更為全面的,但是,重點來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讀英文小學!
其實大家想知道的無非就是“在香港讀小學的港寶,真的比內地讀小學的港寶,升中時更有優勢入讀Band 1中學嗎?”今天億米和大家聊一聊,內地讀小學和赴港讀小學,升中時候的優劣勢對比。
據統計,在2016–2018年間,牛津國際生申請人數最多的是中國大陸地區,中國香港申請人數也不少。三年里,大陸地區的總申請人數為3,120人,獲得最終錄取320人;中國香港的總申請人數為1,239人,獲得最終錄取134人。
要知道,哈羅公學每年都有至少20%畢業生可直接升讀英國牛津和劍橋大學,或者皇家學院、倫敦經濟學院、諾丁漢、華威、倫敦大學學院,以及其他的英國、美國、澳洲的世界著名大學。優秀的學校總是讓人心生向往,接下來為大家簡要的分享一下香港哈羅的入學要求和流程。
據校長介紹,福建中學除了對香港本地的學生招生外,還會主動招考祖籍在內地各個省份的在港學生。學校開設了多個中文班,一開始采用普通話授課,給新來港的內地學生一個過渡的平臺與空間,讓他們可以更好地融入香港社會。
又到了香港18區學校介紹,大家猜猜今天我們介紹哪個區的學校呢?沒錯!今天億米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之前呼聲極高的油尖旺區的學校了!油尖旺區有哪些band1學校呢?排名情況如何?升學率高不高?
如果你也認可香港身份的優勢,想要享受這些福利,可以通過進修移民的方式赴港。進修移民是目前香港移民渠道中,性價比最高、門檻最低、速度最快的移民方式。只要你在45歲以下、擁有本科學歷和相關英語成績,通過修讀香港碩士學位,就能獲得讀書簽證。
我是一個從北京搬到香港的港寶媽媽。2016年,因為不堪忍受霧霾的侵擾,我們一家從北京“逃離”到香港,在這個有著獨特文化的都市中定居了下來。搬到一個新城市,除了衣食住行,最讓人費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開始的時候,因為對香港的教育現狀和學校情況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