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IB成績有多好?根據國際文憑組織2018年公告,全球IB教育滿分(45分)獲得者共計186人,其中香港為38人,占比20.4%。這也是香港首次突破20%大關。而香港人口745萬,僅占全世界0.1%。這就是香港IB教育的實力:0.1%比20%。
提到國際教育,想必大家對熱門節目《爸爸去哪兒》里面萌娃們日常交流都可以用流利的英語,隨口哼唱的歌也都是英文歌等許多小細節肯定印象特別深。那么國際教育對孩子產生了什么影響?
新加坡以其高水準的教育,獨特的華人環境,獨一無二的雙語教育以及毗鄰中國等優勢,每年吸引大批不同年齡的中國學生。但不少的學生和家長對于如何申請新加坡學校心存疑惑,那么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各個階段的申請途徑。
評價一所中學的質量,大學升學率一直都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大部分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也往往更傾向于選擇更容易進入大學的學校,這關乎子女的前途。比較容易進入大學的學校,就香港的中學而言,非要找個范圍的話,至少有兩種,一種是英文中學,一種是傳統名校。
想送孩子去香港讀書,還在糾結于選哪一所學校?選學校時,家長們會特別關注學校的升學率怎么樣,有多少學生升讀band 1學校?每年的升中都家長們都無異于經歷了一場相當激烈的“戰斗”!
胡潤百富旗下國際教育平臺胡潤百學,近期發布了《2020胡潤百學·中國大陸地區國際學校百強》。有24個處于中國大陸城市的國際學校上榜,雖然個別學校的排名讓人有點意外,但作為國際學校擇校參考,對大家還是有些幫助的。
現在的家長為孩子擇校真是操碎了心,尤其是內地港寶家長,學校升學率高、名氣大當然好,但如果學校還能提供寄宿就更好了。畢竟很多家長不方便過港陪讀,也心疼孩子天天早起跨境辛苦。所以大家都來問
臨近9月份開學,疫情之下,許多家長對于新學期申請香港學位有很多困惑。我們收集了近段時間,大家經常會遇到的問題,統一作出解答,希望能為大家掃清疑慮
說到升中擇校,很多雙非爸媽都沒有時間來港陪讀,所以寄宿中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億米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所學費不高、校風好、還可以寄宿的學校——培僑中學。
說起拔萃男書院、圣士提反書院、圣保羅男女中學......這些多少家長趨之若鶩的傳統名校,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直資學校」。有很多家長對香港直資學校不太理解
最近正是香港直資私立小學小一申請的時候,不斷有家長來問億米君哪所小學比較好。今天億米為大家整理出2020年度香港排名TOP10的小學,快來看看你家娃在不在這些學校里吧!
現在,無論香港又或內地,越來越多家長想將自己孩子送讀香港IB課程的國際學校,享受因材施教及活動學習。不過,部分提供IB課程的學校側重英文,令孩子錯過學習中文的機會。于是,在人人都追捧中英文雙母語教育的今天,家長們逐漸發現,孩子怎么不愛說中文了?
國際學校英式和美式兩大派系,該怎么選?目前香港國際學校中的三種主流課程:A-Level/IGCSE起源于英國、AP起源于美國、IB起源于瑞士,這些都是家長們需要了解清楚的。
猜猜香港最大型最熱門的國際學校是哪家?答案不是漢基、哈羅等貴族學校,而是英基。英基是英基學校協會(English School Foundation)的簡稱。1967年港英政府成立英基,為當時在香港的英童提供宗主國教育,是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國際學校。
古話說的好: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現在你面前有一所普通的學校,但你的成績在這可以名列前茅,而有另一所學校各方面條件都優越,可你在那只能居于末尾,你愿意選哪個?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國際學校受本地家長熱捧,教育局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披露在國際學校就讀的總學生人數中,本地學生比例不斷增加,由16學年的20%,至本學年占約23%。文件披露本港國際學校的本地生、非本地生人數,最高本地生比例的是金斯敦國際學校,占74%;
其實,相比起香港的DSE,IB更講求學生的分析解難、創意、批判性思考及全面發展,學生需要在語言、社會研究、實驗科學和數學中選取5個學科。此外,還要參加義務活動、知識理論和進行一個4000字的獨立研究,其深入程度可媲美大學論文。
不少在香港的外派人士都希望子女掌握中文,而內地菁英更希望孩子在接受更國際化的教育的同時,又想讓子女保留用中文學習的傳統。而香港的國際學校便是最佳選擇!為了讓孩子學好中文,香港的國際學校也是不遺余力。
每座城市都有一個上東區。在北京,它是順義。在上海,它是浦東。那深圳和香港呢?一個有著40年改革開放,經歷了“一路向西”的過程,超級富豪和教育資源都在不斷遷徙;一個有著百年精英教育底蘊,階層已經固化,上升通道逐漸關閉。
說到哈羅,關注國際教育圈的沒有不熟悉,作為英國歷史悠久的著名的學校之一,哈羅公學擁有逾400年歷史,被譽為英國「首相搖籃」的貴族學府。而除英國本校外,哈羅公學在香港開設全球第4間的分校「哈羅香港國際學校」,位于屯門掃管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