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學校有幾種?香港國際學校的教育質量如何?
問題描述: 香港的教育體系中,將學校分為了幾類?分別有哪些特點?香港國際學校的教育為何被提到的次數最多?
2020-08-13 11:19
最佳回答
在香港的教育體系中,學校大致有這么幾類:
第一類,公立學校,教職工屬于公務員;
第二類,資助學校和直資學校,部分經費出自政府津貼;
第三類,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入學要求高、收費更高,當然,教學質量最好。
教育質量好,自然也不便宜了!
比如最近爆出陳小春和應采兒兒子小小春就讀的香港國際學校,耀中國際學校,于1932年創立,目前提供幼兒教育、小學及中學課程,是香港著名的私立獨立國際名校。
該校有全港學費最貴的國際學校之稱,以幼稚園為例,兩歲全日班每年學費已高達16.8萬元,但因為歷史悠久,加上名牌效應,深受家長追捧,不惜大灑金錢為子女報讀!
至于小學及中學,學費同樣高昂,每年19.2萬至19.7萬元不等,而首名子女的入學債券則由35萬至47萬元不等。
更不用說內地中小企業家、中資機構高管,都傾向于把孩子送入香港名校。他們認為,相比內地魚龍混雜的國際學校,香港提供的英式、美式教育更為正宗,而且英語環境、教育水平更好。
國際學校貴,也就不說什么了!
香港許多名校的擇校費則來的更加夸張,動則都是百萬千萬的!
這些名校開始對外發行債券,以債券的形式向學生籌集資金作為學校基建工程和發展之用,購買后可以提高孩子獲得面試和被錄取的幾率。
至于這筆錢的叫法,有的學校叫債券;有的學校叫本金券;有的學校叫提名權;有的學校很耿直,就叫建校費。
各大名校的債券也不是統一定價,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那價格真不是一般土豪能接受的,二般的也不行。有的學校,基礎債券價格竟然炒到了1000萬!這將來孩子畢了業,要是不干那種“一秒幾十萬上下”的工作,一輩子也賺不回來啊!
和內地擇校的“贊助費”不同,香港有些名校債券是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自由轉讓的。也就是說,孩子畢業以后可以把手中的債券賣給其他有需要的家長。500萬買的800萬輕松賣掉,不過賺的300萬需要跟學校五五分成。那也值呀,相當于這學白上了!我的意思是,不光債券本金,連學費都賺回來了,美滋滋!
有書院2002年發售的本金券,第一批每張售價15萬港元,到了2013年底已經叫價660萬,現在普遍在720萬左右,價格翻了將近50倍。可即便是這么貴,竟然還是一券難求,瘋狂的程度不亞于學區房。
第一類,公立學校,教職工屬于公務員;
第二類,資助學校和直資學校,部分經費出自政府津貼;
第三類,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入學要求高、收費更高,當然,教學質量最好。
教育質量好,自然也不便宜了!
比如最近爆出陳小春和應采兒兒子小小春就讀的香港國際學校,耀中國際學校,于1932年創立,目前提供幼兒教育、小學及中學課程,是香港著名的私立獨立國際名校。
該校有全港學費最貴的國際學校之稱,以幼稚園為例,兩歲全日班每年學費已高達16.8萬元,但因為歷史悠久,加上名牌效應,深受家長追捧,不惜大灑金錢為子女報讀!
至于小學及中學,學費同樣高昂,每年19.2萬至19.7萬元不等,而首名子女的入學債券則由35萬至47萬元不等。
更不用說內地中小企業家、中資機構高管,都傾向于把孩子送入香港名校。他們認為,相比內地魚龍混雜的國際學校,香港提供的英式、美式教育更為正宗,而且英語環境、教育水平更好。
國際學校貴,也就不說什么了!
香港許多名校的擇校費則來的更加夸張,動則都是百萬千萬的!
這些名校開始對外發行債券,以債券的形式向學生籌集資金作為學校基建工程和發展之用,購買后可以提高孩子獲得面試和被錄取的幾率。
至于這筆錢的叫法,有的學校叫債券;有的學校叫本金券;有的學校叫提名權;有的學校很耿直,就叫建校費。
各大名校的債券也不是統一定價,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那價格真不是一般土豪能接受的,二般的也不行。有的學校,基礎債券價格竟然炒到了1000萬!這將來孩子畢了業,要是不干那種“一秒幾十萬上下”的工作,一輩子也賺不回來啊!
和內地擇校的“贊助費”不同,香港有些名校債券是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自由轉讓的。也就是說,孩子畢業以后可以把手中的債券賣給其他有需要的家長。500萬買的800萬輕松賣掉,不過賺的300萬需要跟學校五五分成。那也值呀,相當于這學白上了!我的意思是,不光債券本金,連學費都賺回來了,美滋滋!
有書院2002年發售的本金券,第一批每張售價15萬港元,到了2013年底已經叫價660萬,現在普遍在720萬左右,價格翻了將近50倍。可即便是這么貴,竟然還是一券難求,瘋狂的程度不亞于學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