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匆匆,將軍澳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校長韋淑貞細訴人生最辛苦的一段日子,是侍候患腎病媽媽的那10年。當韋媽媽病情日趨嚴重,已婚的韋校長索性接媽媽到自己家貼身照顧,那一年,正是她出任校長的第一年……回望過去,無怨、無悔、無憾。
家長對直資、私立學校的學位需求大,其中私立的保良局蔡繼有學校(下稱蔡繼有)中小學一條龍,提供1至12年級的雙語教育,行IB課程。總校長劉筱玲博士是創校校長,主張推動圖書教學,相信每位學生都有其天分,創校信念是「Every Child is Good at Something。」
本年度我校週年主題是「無私奉獻」,有關主題是于三年前撰寫未來三年計劃時,定下來的,但在疫情下,這個主題正來得相當合時。常言道,身教比言教更重要。這年多來我一直在思考,并找機會為同學們示范「無私奉獻」的精神,一連串行動就此展開。
當你還是個孩子時,父母或者老師是否對你有過許多期待,這些期待,有的用言語的方式表達出來,有的用行動的方式表達出來。歸根到底,都是屬于一種心理暗示。
近日在家長討論區上看到一位媽媽訴說孩子上網課時不專心,媽媽在責罵他后情緒也崩潰并痛哭,其他網友爸媽接著也在討論區內互訴雷同「經歷」。有些家長坦言曾有類似崩潰表現,但亦有家長表示成年人以zoom形式開會也會不專心,何況是小朋友,因此應以放松及包融的心情去面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仍是21世紀不少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寵愛子女可能是每對父母天賦的本性,但寵愛背后,又會否變成過度溺愛呢?隨之而來可能會在子女的成長路上衍生更多的問題,例如是價值觀的影響。不少父母希望無阻子女的發展,因此把子女的感受放到最前,而自己的感受則放到最后
我是個不怕接受挑戰的人,那并非我覺得自己強,而是在遇見挑戰的同時,更能看見上帝的保守,看見更多順境時不易察覺的恩典和寶藏。不過,這一年的挑戰,實在史無前例。
2002年創校的保良局蔡繼有學校(下稱蔡繼有),是一所非牟利一條龍男女私立學校,提供1至12年級的雙語教育,行IB課程,近年接連誕生多名IB狀元,以往每年有約4,000人爭取180個小一學位。總校長劉筱玲博士多年前眼見香港學生的才能被追求分數埋沒,她希望透過教育帶領學生沖破分數
從事教育工作逾24年的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馮耀章,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有3件事令他最難以忘懷,更因此影響他對教育的看法,也都是跟生死有關。馮校長在前任職學校救恩學校(小學部)工作期間,曾遠走赴美國修讀一個有關班級經營的課程,雖已出任副校長一職,但他仍堅持要當班主任。
中小幼學校陸續恢復面授課堂,當中直資男校英華小學已全校恢復半天面授課堂。英華小學陳美娟校長表示,即使小朋友戴上口罩,也擋不住他們能回校的喜悅。她指不會為追進度,而減少讓男生「放電」的體育課,而在可行情況下會繼續「森林課程」,本年度森林課程更延展至高年級。
疫情期間,很多新常態的出現,在同一個校舍內,會有不同的上課模式,有些同學可回校實體上課;有些同學在家中透過網上上課;也有同學因家長未能照顧而回校透過網上上課。有一天,學校的電力系統出現故障,數據網絡未能運作,除了實體課堂可繼續進行外
位于九龍城區的香港培道小學暨幼稚園(下稱培道)是香港少數幼小一條龍的學校,學生可100%直升小學。培道幼稚園與小學關系緊密,既共用同一校舍,校長亦由一人擔任。培道小學暨幼稚園校長陳敏儀表示,擴建校舍將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媒介,幫助學生在音、體、藝方面達到全人發展。
今天的學校教育,除了引導孩子建構知識和能力,亦需要為他們裝備合適的心靈軟件,讓他們成為一個「有心人」,「有心」的孩子,是最快樂的孩子。所以,學校會適時適地設計不同的場景,讓同學們操練心靈軟件,并協助他們定時「更新」,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篤信善行、有心有品」的人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馬中駿校長讀書時學業成績彪炳,1998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分子生物技術學系,一直對科研深感興趣。期后因緣際會當上小學教師,直至2018年出任校長。他坦言當初并沒想過會以教書作為終身職業,但當全情投入工作,方發覺為人師表的意義重大。
農歷新年假期,早上不用趕著梳洗上班,可以放慢匆忙的生活節奏,走進我家的小花園,發現白色、粉紅色的茶花已綻放,心中不禁發出贊嘆大自然的美!花兒告訴我春天已到!我哼著詩歌,心情感到輕松舒暢,在疫情的陰霾下,似乎有一種盼望。
亞小同學們返回校園是我們期待已久的事情,孩子們是否長高了?校服還合身嗎?習慣戴口罩嗎?再回來學校是否讓孩子們雀躍萬分,還是會因久別重逢而有點忐忑?這段抗疫日子,是孩子們寶貴的人生一課。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會有順境和逆境的時候。在順境時,我們的心情會開懷歡暢,性格也會豁達開朗;偶爾遇上逆境,也不必懷疑自己的能力,更毋須失卻自信。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縱然我們身處逆境,也不等于要承認失敗。
2019年9月履新出任位于彩虹的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校長的陳章華,曾經是一名乘搭交通工具時也不敢向司機示意下車的「怕丑仔」,加上成績普通、體弱多病,他從沒想過從事需要跟不同人溝通的教育工作,更遑論當上校長。
作為家長的我們,不知是否覺察,當面對著家中孩子時,真的表現得很直接和「好聽話」!舉例說,當子女問我們:「媽咪/爸爸,你話我10點要瞓覺。點解我要瞓,但你又唔使瞓呢?」的時候,我們或會頓感啞口無言,甚至萌生愧疚之感。
經過全校上下一連串的預備工作,想著盼著,3月8日全校恢復面授課的日子終于來到了。我帶著既緊張又興奮的心情回校,卻碰著細雨綿綿,不禁擔心一切運作會否順暢?